无相就是不著相
——2020年4月15日《白话佛法》开示第四十三集
做人为什么不要把这个心住在烦恼中?已经发生了,硬把这个心放在烦恼中,就会越来越烦恼。
菩萨不住无为。什么是“不住无为”的道理?就是菩萨的心是“我今天去做这个事情,肯定是无为的”,就是没有目的地去做的,做没有目的的事情,根本不把这些无为的事情放在心中。菩萨今天去帮助别人了,别人都很感恩他,说“你做的是菩萨道,你在帮助别人,你在救度众生”,他说“没有,跟大家一样,我只是希望大家跟我一样”——菩萨的思维,这就是不住无为。连你做好事根本都没认为自己做好事,就是得道了,就是证得涅槃了。很多人不懂什么叫“涅槃”,你不住在所拥有的这个境界中,超脱这个境界,就是涅槃。
所以要懂得,我今天做了好事,我离开做好事的境界;我今天有烦恼,离开烦恼;今天我得到了,离开“得到”。因为一切都是虚幻的,所以要学“空”。佛教界讲“修学空,不以空为证。修学无相无作,不以无相无作为证。修学无起,不以无起为证。”修学空是什么?要学习空相、空性。比方说,今天不管做什么事情,它会过去吧?过去了是不是空了?这件事情在一年前有吗?有的。今天这件事情已经过了,是不是已经空了?像我们很多小朋友,过去是在读书的阶段,读书结束了,你是不是现在要进入成年人的阶段?那么你读书阶段就叫“空性”。所以叫你们学习一切要空,因为它既然过去了,就是无相,你也没有作为了,因为你已经不读书了,所以你也不要再到学校去有所作为了。这样,就是师父上一集跟大家讲的“三解脱”。
空,就是一切本空。我们学佛做人要懂得,这个世界来也空空,去也空空,我们来的时候,什么也没有带到这个世界上;我们走的时候,也没有一样东西可以带走,所以来也空、去也空,一切本空。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借给你的,是你借来的,哪件事情真的是属于你的?所以法师两袖清风,他们懂得“因为在人间是个过程,我不会永远在人间,在人间是借假修真的一个环境,所以我不执著人间的所有事物,因为我知道这是空的”。就是师父跟你们讲的,你们如果去到一个岛上旅游,很美丽,给你一个很大的房间,你说缺这个、缺那个,如果你把家里全部布置好了,这个买好了、那个买好了,可能没几天你就要离开这个岛了,因为这不是你真正的家。我们到了人间,眼睛一眨就是几十年,这不是我们真正的家,我们真正的家在天上。这样我们就懂得,这个世界一切本来就是空的,所以就叫学空——学习空性。学佛都要以空为基础。学佛,你今天学了吧?学了。学了之后不要高傲,不要骄傲,因为学了之后,进入你的八识田中之后也空了,学好了之后,没了、结束了,进入你的意识中了,然后你的意识就在生活中了,所以一切都是空的。
无相就是不著相。你今天是一个博士或者教授,如果到了老年,痴呆了,什么都记不住,还算什么教授啊?你把一切都忘了。所以不要去著相你今天是谁,因为今天的一切都是本空的。希望大家要懂得,我们不要被现象所欺骗。人好面子就是在现象中,你看到的人间以为这是真的、那也是真的,实际上你被它骗了,因为真正地活在世界上是空性的。
菩萨叫我们无作,作而不作,你好像做过了,实际上像没做过一样。想一想我们小时候,很多事情是不是做过了?现在想得起来吗?做过吗?做过,像没有做过一样。小时候生过气吗?生过,曾经有很大的气生过了,现在像没生过一样。你们小时候开一个party[聚会],或者曾经有一个birthday
party [生日聚会],爸爸妈妈帮你叫了很多人来,那一天你打扮得很漂亮,大家都鼓掌、吃蛋糕,开心得不得了。过了吗?作而无作,你现在想起来就像没做过一样。这就是菩萨让我们看到的“本”,一切行为用现代话讲就是“过了就算了,过了就没了”。也就是叫我们懂得,无愿,没有带来什么愿望,也带不走什么愿望,因为一切都是空、无相、无作,这就是大乘佛法的三解脱门。
师父告诉你们,求菩萨,也要懂得解脱。我们经常跟观世音菩萨说“观世音菩萨,您有求必应”,对不对?但是要记住,你“有求”,菩萨可以“必应”,但是问题你自己的能量、功德有多少,菩萨听不听得到?而且还有最重要的一条,求菩萨能够求到有求必应,一定伴随着一个附加条件,那就是心诚则灵。如果你今天心不诚、不诚恳,以投机的观念来学佛,你一定得不到真正的回报。你只是为某一件事情来求,为某一件事情你完全靠菩萨,而不用自己真正学佛的心来配合,你是绝对不会灵验的,很多人的心没有到。我们懂得菩萨也不容易,因为我们人这个求愿、那个求愿,然后自己的功德不够,自己的愿力不够,只是为某一个事情而求,自己身上的业障这么重,求得不灵你还怪菩萨;你天天许愿,要求愿力,求到后来就变成“怨”了——抱怨“菩萨,您怎么不灵啊?”
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,要学会懂得空性,懂得空、无相、无作,那就什么都放下来了。“我今天求什么,我知道是空的,但是我求了,自己的心用进去了,我得到的也是暂时解决人间的问题,因为最后还是离开这个世界”,所以这不是你真正需要的东西,也是一个空性。慢慢地佛就告诉我们,要“修学空,不要以空为证”。什么意思?如果一个人跟你说“我空了,我已经想通了,我完全想空了”,你不要去相信他,因为他执著在这个空上面,觉得“我是证得空性了”,没有空。真正证得空性的人,连这个空都没有了。这就是师父经常跟你们讲的,一个人说“我根本不跟你们争,这样东西你们去争好了,我根本不要,想都不想它”。你说他在想吗?他心中正在想这件事情,大家都在争,他嘴巴里还说“我才不要呢,我才不想这件事情”,但是他心里有没有这件事情?没有真正地空下来。
师父要你们修学无相、无作,就是不要著相,不要盯住这件事情,什么事情都要放下来,才是真的空性,因为知道空了。学佛中要绝对不入空,“我知道这个事情是空的,我不入空”,就是说“我知道这个人间是无常的,但是我不进入这个无常中”。有很多人说“无所谓的,人生苦短,所以我根本无所谓,你给我也好,不给我也好”,因为你还是觉得“我不入空”,实际上你入空了。这就是师父讲的佛法哲理,你的意识还在里面呢。就像师父经常做心理辅导,跟有些患者讲,她说:“我早就放下了,我才不在乎呢,他离开我就离开我,我一点都不痛苦。我真的……我又不回他信,我也不想他,我一天就……”她讲到现在,全是讲这个男孩子,你说她是不是入空了?嘴巴里说不入空,实际上心中全是执著空性。
空了,我们又不能完全空,“顽空”也不行。因为完全空了之后,谁去救这个世界?谁去度人?如果不借假修真,大乘菩萨怎么能够体验到入世行善?天上下来的菩萨,个个都要入世来行善,来救度众生的。我们虽然要空,但是我们要入世行善。
要修学无起。什么叫无起?“不以无起为证”。无起,就是我们虽然在空性中,虽然有时候在入世行善,我们在空性中也是要行善,要去救度众生;实际上还是在空性中,但是不入空,也没有完全离开空。这就是哲学。无起就是不动心。我们不以无起为证,不动心了,就不要再去想动心的事情。“我要去救人,我今天到这个世界上来,已经许过愿了,我就是要救度有缘众生”——你还是有起,因为你有起动你的心念。所以学佛学到最后,能够不动心当然最好。积极地去行善,每一天都找很多善事去做功德,但是不能动这个心为究竟。也就是说,你不能去为了行善、为了做某件事情、为目的地去做,你不能为了这个究竟作为究竟。
所以佛法讲到后来真的非常非常难,就是“起心动念都是业”。今天动了一个善念,你上天了;动了一个恶念,你下地狱了。很多人说:“为什么师父叫我们不要随便起心动念?”这就是要想到空性,你想到每一件事情做了之后,最后归空,就不会再感觉到“我在法施,我在布施”,你“能善分别诸法相”。因为空性,等于离开了。比方说两个人在吵架,你离开两个人之后,诸法空相,看到的这两个人所做的一切行为、思维和语言,你知道都是空的,待会儿就没了。这样你才能知道这个世界上,他们两个人的争吵原来都是因果。你不入因果,但是他们入了因果。如果你说谁对谁错,你就进入了人间这个是非的因果。你说这个人“是”,那么那个人就是“非”(就是不对了);你心中觉得“这件事情是对的”,有个“是”,那你心中一定会有一个“非”。所以不入因果,那才是第一义。
我们要证得菩萨的道果,要学习持戒、修定。要懂得,成佛第一要没有妄念,没有烦恼,而且要空性,但是又不能执著于空性。一个已经成佛的人他还动不动念头?他没有念头了,他已经是佛了,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佛言佛语,他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佛的行为、佛的智慧,根本不需要再去想“我是佛”或者“我不是佛”,或者“我要做佛的事情,因为我是佛”。就像一个人说“我是一个好人,我要做好事。我今天是个劳动模范,我必须要做模范的事情”,那你还是在“模范”中,执著这个“模范”,还没有完全空。你要真正地放下,知道自己是模范,而且你已经忘记自己是模范,总之看到模范应该做的事情、去帮助别人,你就去做。
“能善分别”,你如果觉得这件事情是善和恶,你能分别它,实际上你还是心中有分别;要无分别,才能善于分别一切法相。你要离开别人的争吵中,你才知道他们的争吵实际上在因果中。所以我们要离开,离开就是靠空,靠不著相。师父跟你们讲到现在,就是希望你们懂得,无论做什么事情,做了要像“无作”一样,不著相。对这个世界,用禅定的心来看穿,它完全是一种禅定所产生出来的虚幻之相,你慢慢地就知道什么是“空”了。
希望大家好好学佛,把这个世界佛法的思维、佛法的第一义理能够完全明白,能够完全脱离这个空相——你不但空了,还要脱离这个空相——那你就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了。
【无相就是不著相】-卢军宏台长白话佛法开示(第四十三集)
无相就是不著相
——2020年4月15日《白话佛法》开示第四十三集
做人为什么不要把这个心住在烦恼中?已经发生了,硬把这个心放在烦恼中,就会越来越烦恼。
菩萨不住无为。什么是“不住无为”的道理?就是菩萨的心是“我今天去做这个事情,肯定是无为的”,就是没有目的地去做的,做没有目的的事情,根本不把这些无为的事情放在心中。菩萨今天去帮助别人了,别人都很感恩他,说“你做的是菩萨道,你在帮助别人,你在救度众生”,他说“没有,跟大家一样,我只是希望大家跟我一样”——菩萨的思维,这就是不住无为。连你做好事根本都没认为自己做好事,就是得道了,就是证得涅槃了。很多人不懂什么叫“涅槃”,你不住在所拥有的这个境界中,超脱这个境界,就是涅槃。
所以要懂得,我今天做了好事,我离开做好事的境界;我今天有烦恼,离开烦恼;今天我得到了,离开“得到”。因为一切都是虚幻的,所以要学“空”。佛教界讲“修学空,不以空为证。修学无相无作,不以无相无作为证。修学无起,不以无起为证。”修学空是什么?要学习空相、空性。比方说,今天不管做什么事情,它会过去吧?过去了是不是空了?这件事情在一年前有吗?有的。今天这件事情已经过了,是不是已经空了?像我们很多小朋友,过去是在读书的阶段,读书结束了,你是不是现在要进入成年人的阶段?那么你读书阶段就叫“空性”。所以叫你们学习一切要空,因为它既然过去了,就是无相,你也没有作为了,因为你已经不读书了,所以你也不要再到学校去有所作为了。这样,就是师父上一集跟大家讲的“三解脱”。
空,就是一切本空。我们学佛做人要懂得,这个世界来也空空,去也空空,我们来的时候,什么也没有带到这个世界上;我们走的时候,也没有一样东西可以带走,所以来也空、去也空,一切本空。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借给你的,是你借来的,哪件事情真的是属于你的?所以法师两袖清风,他们懂得“因为在人间是个过程,我不会永远在人间,在人间是借假修真的一个环境,所以我不执著人间的所有事物,因为我知道这是空的”。就是师父跟你们讲的,你们如果去到一个岛上旅游,很美丽,给你一个很大的房间,你说缺这个、缺那个,如果你把家里全部布置好了,这个买好了、那个买好了,可能没几天你就要离开这个岛了,因为这不是你真正的家。我们到了人间,眼睛一眨就是几十年,这不是我们真正的家,我们真正的家在天上。这样我们就懂得,这个世界一切本来就是空的,所以就叫学空——学习空性。学佛都要以空为基础。学佛,你今天学了吧?学了。学了之后不要高傲,不要骄傲,因为学了之后,进入你的八识田中之后也空了,学好了之后,没了、结束了,进入你的意识中了,然后你的意识就在生活中了,所以一切都是空的。
无相就是不著相。你今天是一个博士或者教授,如果到了老年,痴呆了,什么都记不住,还算什么教授啊?你把一切都忘了。所以不要去著相你今天是谁,因为今天的一切都是本空的。希望大家要懂得,我们不要被现象所欺骗。人好面子就是在现象中,你看到的人间以为这是真的、那也是真的,实际上你被它骗了,因为真正地活在世界上是空性的。
菩萨叫我们无作,作而不作,你好像做过了,实际上像没做过一样。想一想我们小时候,很多事情是不是做过了?现在想得起来吗?做过吗?做过,像没有做过一样。小时候生过气吗?生过,曾经有很大的气生过了,现在像没生过一样。你们小时候开一个party[聚会],或者曾经有一个birthday
party [生日聚会],爸爸妈妈帮你叫了很多人来,那一天你打扮得很漂亮,大家都鼓掌、吃蛋糕,开心得不得了。过了吗?作而无作,你现在想起来就像没做过一样。这就是菩萨让我们看到的“本”,一切行为用现代话讲就是“过了就算了,过了就没了”。也就是叫我们懂得,无愿,没有带来什么愿望,也带不走什么愿望,因为一切都是空、无相、无作,这就是大乘佛法的三解脱门。
师父告诉你们,求菩萨,也要懂得解脱。我们经常跟观世音菩萨说“观世音菩萨,您有求必应”,对不对?但是要记住,你“有求”,菩萨可以“必应”,但是问题你自己的能量、功德有多少,菩萨听不听得到?而且还有最重要的一条,求菩萨能够求到有求必应,一定伴随着一个附加条件,那就是心诚则灵。如果你今天心不诚、不诚恳,以投机的观念来学佛,你一定得不到真正的回报。你只是为某一件事情来求,为某一件事情你完全靠菩萨,而不用自己真正学佛的心来配合,你是绝对不会灵验的,很多人的心没有到。我们懂得菩萨也不容易,因为我们人这个求愿、那个求愿,然后自己的功德不够,自己的愿力不够,只是为某一个事情而求,自己身上的业障这么重,求得不灵你还怪菩萨;你天天许愿,要求愿力,求到后来就变成“怨”了——抱怨“菩萨,您怎么不灵啊?”
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,要学会懂得空性,懂得空、无相、无作,那就什么都放下来了。“我今天求什么,我知道是空的,但是我求了,自己的心用进去了,我得到的也是暂时解决人间的问题,因为最后还是离开这个世界”,所以这不是你真正需要的东西,也是一个空性。慢慢地佛就告诉我们,要“修学空,不要以空为证”。什么意思?如果一个人跟你说“我空了,我已经想通了,我完全想空了”,你不要去相信他,因为他执著在这个空上面,觉得“我是证得空性了”,没有空。真正证得空性的人,连这个空都没有了。这就是师父经常跟你们讲的,一个人说“我根本不跟你们争,这样东西你们去争好了,我根本不要,想都不想它”。你说他在想吗?他心中正在想这件事情,大家都在争,他嘴巴里还说“我才不要呢,我才不想这件事情”,但是他心里有没有这件事情?没有真正地空下来。
师父要你们修学无相、无作,就是不要著相,不要盯住这件事情,什么事情都要放下来,才是真的空性,因为知道空了。学佛中要绝对不入空,“我知道这个事情是空的,我不入空”,就是说“我知道这个人间是无常的,但是我不进入这个无常中”。有很多人说“无所谓的,人生苦短,所以我根本无所谓,你给我也好,不给我也好”,因为你还是觉得“我不入空”,实际上你入空了。这就是师父讲的佛法哲理,你的意识还在里面呢。就像师父经常做心理辅导,跟有些患者讲,她说:“我早就放下了,我才不在乎呢,他离开我就离开我,我一点都不痛苦。我真的……我又不回他信,我也不想他,我一天就……”她讲到现在,全是讲这个男孩子,你说她是不是入空了?嘴巴里说不入空,实际上心中全是执著空性。
空了,我们又不能完全空,“顽空”也不行。因为完全空了之后,谁去救这个世界?谁去度人?如果不借假修真,大乘菩萨怎么能够体验到入世行善?天上下来的菩萨,个个都要入世来行善,来救度众生的。我们虽然要空,但是我们要入世行善。
要修学无起。什么叫无起?“不以无起为证”。无起,就是我们虽然在空性中,虽然有时候在入世行善,我们在空性中也是要行善,要去救度众生;实际上还是在空性中,但是不入空,也没有完全离开空。这就是哲学。无起就是不动心。我们不以无起为证,不动心了,就不要再去想动心的事情。“我要去救人,我今天到这个世界上来,已经许过愿了,我就是要救度有缘众生”——你还是有起,因为你有起动你的心念。所以学佛学到最后,能够不动心当然最好。积极地去行善,每一天都找很多善事去做功德,但是不能动这个心为究竟。也就是说,你不能去为了行善、为了做某件事情、为目的地去做,你不能为了这个究竟作为究竟。
所以佛法讲到后来真的非常非常难,就是“起心动念都是业”。今天动了一个善念,你上天了;动了一个恶念,你下地狱了。很多人说:“为什么师父叫我们不要随便起心动念?”这就是要想到空性,你想到每一件事情做了之后,最后归空,就不会再感觉到“我在法施,我在布施”,你“能善分别诸法相”。因为空性,等于离开了。比方说两个人在吵架,你离开两个人之后,诸法空相,看到的这两个人所做的一切行为、思维和语言,你知道都是空的,待会儿就没了。这样你才能知道这个世界上,他们两个人的争吵原来都是因果。你不入因果,但是他们入了因果。如果你说谁对谁错,你就进入了人间这个是非的因果。你说这个人“是”,那么那个人就是“非”(就是不对了);你心中觉得“这件事情是对的”,有个“是”,那你心中一定会有一个“非”。所以不入因果,那才是第一义。
我们要证得菩萨的道果,要学习持戒、修定。要懂得,成佛第一要没有妄念,没有烦恼,而且要空性,但是又不能执著于空性。一个已经成佛的人他还动不动念头?他没有念头了,他已经是佛了,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佛言佛语,他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佛的行为、佛的智慧,根本不需要再去想“我是佛”或者“我不是佛”,或者“我要做佛的事情,因为我是佛”。就像一个人说“我是一个好人,我要做好事。我今天是个劳动模范,我必须要做模范的事情”,那你还是在“模范”中,执著这个“模范”,还没有完全空。你要真正地放下,知道自己是模范,而且你已经忘记自己是模范,总之看到模范应该做的事情、去帮助别人,你就去做。
“能善分别”,你如果觉得这件事情是善和恶,你能分别它,实际上你还是心中有分别;要无分别,才能善于分别一切法相。你要离开别人的争吵中,你才知道他们的争吵实际上在因果中。所以我们要离开,离开就是靠空,靠不著相。师父跟你们讲到现在,就是希望你们懂得,无论做什么事情,做了要像“无作”一样,不著相。对这个世界,用禅定的心来看穿,它完全是一种禅定所产生出来的虚幻之相,你慢慢地就知道什么是“空”了。
希望大家好好学佛,把这个世界佛法的思维、佛法的第一义理能够完全明白,能够完全脱离这个空相——你不但空了,还要脱离这个空相——那你就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了。
分享音乐或视频给朋友X
站长X
Copyright© 2024 澳洲东方华语电视台